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
为第二十二期教育部驻外干部岗前培训班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2日
12月9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教授来院为第二十二期教育部驻外干部岗前培训班做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学术报告。
衣俊卿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标志着我党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在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中把文化自觉提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定位。当前,中国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衣俊卿认为,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在于理性与经验。西方的理性文化强调理性、契约、个性、自由、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等;东方文化强调经验、常识、习惯、群体、血缘、人情和礼俗等。文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的经济运行、政治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西方的理性文化精神推动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在中国,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催生了理性文化模式和对经验文化模式的改造,使中国越来越具有理性文化的特征。但是,经验化、人情化依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当前的中国文化属于一种混合型的文化模式。
衣俊卿认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历史和现实的文化之间、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与不发达国家的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张力和冲突。各种文化对不同社会进程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多维的、异质的和复杂的。因此,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软实力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衣俊卿指出,确立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国际视野要把握好三个关系:第一,把握好文化建设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第二,把握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三,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宏观倡导和微观践行的关系。
衣俊卿局长的报告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告结束后,学员纷纷提问,与衣俊卿局长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执笔人:杨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