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学员
赴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9月24日上午,应国际儒学联合会邀请,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组织118位参加第11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的学员、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单位负责人及院内外文化教育学者,赴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儒学的地位、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突出的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值得挖掘、传承和利用的宝贵财富。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学员们还听取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叶选平的讲话,秘鲁前总统加西亚、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的致辞,以及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的学术演讲。
当天晚上,研修班召开了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座谈会,并于25日下午举行了专题论坛。学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儒学及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现代价值和发展方向;能亲临现场参加这样的重要活动,是人生的荣幸,倍感振奋和幸福,将终身难忘。
学员们认为,通过聆听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极大地增强了传承国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感。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讲话的精神和研修的成果带回去,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使命,加倍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将国学经典嵌入师生的脑子里使其获得丰厚的滋养,让当代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国学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