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行第五次分班专题研讨
2018年10月30日下午,第55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行了第五次分班专题研讨。各班围绕各自研讨计划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并对下一步的研讨议题和相关活动进行班级下阶段相关集体活动进行了讨论。
一班全体学员围绕“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变革”召开分组讨论会议。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汽车系主任杨殿阁从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安全需要,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学科基础、共性核心技术等角度,系统介绍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革命性演变,分享了开展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于俊清、同济大学测绘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童小华分别从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突破,以及未来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重点发言。一班班主任赵宏强及一班其他学员围绕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班本期分班研讨的主题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金自康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围绕“一流师资一流管理 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分析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学校推进“四三工程”、师资“博士化、国际化、精英化”三化工程等特色做法。于连栋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为题,从重点关注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健全师资队伍培育体系、改进师资队伍选拔体系和改革博士后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班级其他学员围绕主题发言内容,结合个人思考,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三班同学围绕第4组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课题组组长、中央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史文杰介绍了该课题的研主要内容。课题分为三部分,一是“双创”的重要意义;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专业教育的缺失,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规范,部分高校师资力量不雄厚;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运行模式探索,主要有探索三种融合模式,结合现有师资优势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抓好项目和竞赛两条主途径,打造好学习平台和保障机制。课题组成员、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俞浩、西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林鸿雁、山东建筑大学财务处处长张念军、武汉音乐学院办公室主任陈登峰和其他同学也围绕这一课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四班本期分班研讨的主题是“关于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郝艳红以山西大学为例,以“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初探”为题,阐述了高校多校区办学背景,归纳出自我(新建)扩展型、合并重构(组)型、合并扩展混合型、冠名他人型、“大学联合体”型/公立系统型、附属学院型等6类多校区类型,对多校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多校区高校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曾庆东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以“高校多校区管理的一点思考”为题,介绍了前期对55期中青班98名同学所在高校校区管理模式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并从因时因势动态调整、按照学科群进行校区功能定位、智慧校园建设、文化融合与发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多校区管理进行了探讨。李峰以厦门大学为例,围绕“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着重介绍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管理模式,并从校区党工委管委会功能定位、条和块的关系、学校和校区及学院党组织统筹协调、校区功能的调整完善、一流标准一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班级其他学员围绕主题发言内容,结合本校实际与岗位职责,就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热烈讨论。
(供稿:大连理工大学校办主任 张言军,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晁炎,宁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冯学文,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石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韦路;审稿:一班班主任 赵宏强)